被觀眾們稱為“始皇帝”的絆愛,在離開的時刻同樣令人難以忘懷:數百位虛擬主播來到“現場”,多位在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虛擬主播上臺與絆愛共同演出。
觀眾對絆愛的情感更是顯而易見:在直播的大約三個半小時里,僅國內B站,就有超過10萬人參與互動,有超過3萬7千人為這場最后的演出打賞、上艦,總收入達到了66萬元。
而在海外,這場演出的眾籌,至今也已經超過了5800萬日元(約317萬人民幣),幾乎是原300萬日元目標的20倍。
在“畢業”演出當場,絆愛還推出了“歌唱特化型AI”,即類似“初音未來”的聲音庫。此外,以絆愛為主角的動畫也宣布開始制作。
然而在這場熱鬧背后,我們也無法忽視絆愛已經離去的既定事實。盡管坊間對于她的畢業原因有諸多猜測,但倘若她近年的人氣真如畢業演出時那樣火熱,或許絆愛還不會那么快就從觀眾的身邊離開。
提及這場畢業演出的盛況,很多人都會將其與絆愛首次線下登場時的落寞做對比。
作為世界上的第一個虛擬主播,絆愛自2016年12月1日就已經注冊YouTube頻道“A.I.Channel”并發布自我介紹。她自稱人工智能虛擬YouTuber(Virtual Youtuber,即Vtuber),并從此開始發布一系列圍繞虛擬空間和AI概念的趣味節目。
最初,人們的反響并不熱烈。2017年初,她參加了線下展會AnimeJapan,彼時,她的粉絲數才10萬人左右。在展會的一個角落里,她招攬路人與之交流,然而大多數人興趣寥寥,她只能自言自語。
“沒有人想和我聊聊嗎?沒有嗎?也是,畢竟我還不出名?!?
可隨著絆愛在YouTube頻道上堅持更新,形勢很快就起了變化。
每日與觀眾道早安、有趣的各種整活視頻、充滿節目效果的游戲實況,一系列優質的內容策劃讓絆愛的人氣快速提升。
作為當時唯一的虛擬主播,她帶來了一種與以往二次元內容截然不同的形式。緊隨熱點的內容、高頻率的更新、與觀眾直接展開對話,這些體驗是之前任何二次元產品都無法做到的,絆愛讓這種二次元風格的內容走進了生活,給人帶來了真正的“陪伴”感受。
不僅如此,在個人節目中,絆愛也表現出極強的造梗能力。例如每次節目標志性的問候語“はいどうもー!”也被國內觀眾音譯為“嗨多磨”流傳,并且從自開始,個性化的問候語就幾乎成為后來所有虛擬主播的慣例。
除此之外,她的頭飾“晃悠悠”,玩恐怖游戲時受到驚嚇的慘叫和“花Q”(即帶有日本口音的F-word)也都成為了全球絆愛觀眾中的名梗。而她自稱人工智能卻做出很多蠢事的風格,也讓她在國內有了“人工智障”的外號。
可以說,2017年是屬于絆愛的一年。這些梗作為絆愛鮮明的人物形象的特點,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流傳,到了年底,她的YouTube頻道訂閱數量就已經突破了100萬人。
然而事情并非總是一帆風順。作為行業開創者的絆愛,很快就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。
2017年底,有不少廠商和個人受到絆愛的啟發,也開始試水Vtuber。從此,虛擬主播不再只是絆愛的代名詞,而是真正成為了一個行業。
往好的方面說,這股浪潮使得虛擬主播的受眾快速增加。但反方向來說,行業一旦形成,競爭自然就會出現。當時出道的“輝夜月”、“未來明”、“電腦少女小白”等虛擬主播,無論在技術水平還是整活能力方面,并沒有比絆愛落后太多。其中,“輝夜月”因為她那種“喝了假酒”一般瘋癲搞笑的性格,在出道一個月內就獲得了20萬訂閱。
輝夜月
即使大家提及絆愛,心中都難掩尊敬和喜愛之情,但實際上,這也成為了絆愛“不再特殊”的開始。
而局勢的變化并不僅限于虛擬主播數量的增加。當時流行的這些虛擬主播,還算是基于對絆愛的參考而制作??珊髞?,一種全新的虛擬主播形式,則徹底打開了行業的思路和眼界。
2018年年中,以“月之美兔”為代表的一系列虛擬主播開始出現。與絆愛等需要配置3D模型、身穿動捕服制作節目的第一批虛擬主播不同,這些新的虛擬主播采用Live2D+視頻動捕的模式,不僅大大壓低了虛擬主播出道所需的成本,而且制作節目更加方便。更多的企業和個人涌入虛擬主播行業。
不僅如此,Live2D+視頻動捕這種便利的模式還快速適應了直播的浪潮,直播不僅內容生產速度更快,有時候也能帶來更好地節目效果。同時,直播還讓這些二次元的角色可以真正實時地與所有觀眾展開互動,甚至順從一部分觀眾的心意。這使得虛擬主播給觀眾帶來的陪伴感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。
字幕來源B站用戶 @兔花
從內容上來說,或許絆愛等虛擬主播還算是面向大眾,而月之美兔等主播制作的節目則面對更加核心的二次元群體,這種對特定群體的深度內容,也讓這類主播在二次元受眾中博得了相當的好感。
由于這類虛擬主播通常以直播作為最主要的內容形式,因此他們被稱之為“直播勢”,而絆愛等第一批主要生產視頻內容的虛擬主播,則被相應地成為“視頻勢”。
從此開始,行業幾乎是被翻了個面。人們一度認為,虛擬主播最重要的能力是技術,但直播勢的崛起讓觀眾們逐漸意識到,虛擬主播不僅僅是一種對形式和視覺的沖擊,更是一種對視頻節目內容的革新。Live2D+視頻動捕帶來的表現或許拙劣,但優秀的內容仍然使得人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。
同時,直播勢帶來的這些優勢,也啟發了彩虹社、hololive等企業的新打法。
因為推出直播勢虛擬主播成本較低,虛擬主播企業開始“堆數量”。大量的虛擬主播不僅為這些企業帶來了更大的聲勢,同時虛擬主播們之間也可以產生大量互動,甚至制作單人主播做不到的綜藝節目。這些內容進一步提升了直播勢虛擬主播的觀看體驗。
字幕來源B站用戶 @折木炎太郎
不僅如此,在必要的時刻,使用Live2D造型的主播也可以名正言順地進行“3D化”,但市場上鮮見3D角色逆向2D化的例子。
除了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,絆愛還需要接受來自內部的挑戰。
首先是內容策劃的逐漸老化。除了視頻勢主播的集體式微,單就絆愛的節目本身來說,也日漸失去了競爭力。即使她每次制作的視頻內容質量都比較穩定,她也的確在不斷嘗試新的內容類型,但或許是勢單力薄的緣故,絆愛始終沒能成功突破這層瓶頸。
而由此導致的結果是,即使絆愛的口碑一如既往地好,觀眾們卻在悄然流失向其他的地方。同時,由于直播勢虛擬主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,因此被直播勢吸引來的新觀眾,也很難被導向絆愛。
然而真正給予絆愛重創的,還是絆愛這個項目自身。
2019年6月,絆愛背后的廠商Activ8決定啟動“絆愛人格擴展企劃”,讓四位中之人為絆愛的四種不同人格配音。而從實際體驗上來說,這個企劃不僅使得絆愛原本鮮明的性格變得模糊,四種不同的聲音也讓人無法代入“絆愛是一個人”的認知。
不僅如此,觀眾還漸漸發現,最受人們歡迎的原版絆愛(人們稱之為老愛)出場次數大減,隱約有離開絆愛項目的趨勢。
一瞬間,觀眾的不滿刷爆了所有的反饋渠道。然而,Activ8并沒有及時終止這項企劃,而是堅持執行。憤怒的觀眾為了“拯救老愛”,紛紛取消了對絆愛的關注,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手段,逼迫Activ8收回企劃。
當時觀眾在絆愛視頻下的留言
彼時,絆愛在B站的粉絲數量正準備突破100萬大關,卻因這起事件蒸發掉20萬以上。
在經過了近一年的鏖戰之后,Activ8終于屈服于觀眾的意志。2020年5月8日,他們成立了KizunaAI株式會社,聘用春日望作為顧問及絆愛唯一的voice model,并結束了人格擴展企劃。
第二天,絆愛終于等到了B站的第100萬位關注。然而絆愛的人氣下跌卻無可挽回。這場公司與觀眾的戰斗使得絆愛幾乎在行業中消失了一整年,即使春日望回歸,即使觀眾們興奮地回關宣告勝利,實際上,大家都已逐漸失去了熱情。
絆愛后期發布的視頻,在B站上的播放量往往只能在5萬左右徘徊,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也總是卡在10萬左右。細數絆愛在YouTube播放量最高的20個視頻,除了兩首時下流行的翻唱之外,幾乎全部來自于“四個絆愛”事件發酵之前。
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困境,到了今年,絆愛宣布自己將進入“休眠”。在通告的視頻當中,絆愛用笑聲掩蓋了內心的情緒:“畢竟你看,我已經不再特殊了?!?
如同我之前一再提到的,絆愛作為諸多虛擬主播和觀眾的偶像,通過不斷地努力,她將自己可愛的一面表現到了極致。她的影響力毋庸置疑。
但我們也不得不遺憾地承認,始終無法突破的內容瓶頸和運營策略上的巨大失敗,最終使得觀眾們漸漸地失去了對她的興趣。
我不愿意將絆愛的經歷描述成一場悲劇,因為她帶給我們的快樂是實打實的。但是我們可以從她曲折的經歷中,窺見虛擬主播行業的一些變化。
從絆愛發布第一支視頻至今,虛擬主播行業發展了不超過6年時間。但虛擬主播行業的市場環境,卻已經迭代了好幾個“大版本”。
在我看來,絆愛能夠擁有如今的地位,她作為“虛擬主播初戀”的意義占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我們只能擁有一個絆愛,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,如果想要再做一個絆愛,或許已經沒有機會再取得像她一樣的影響力。
而主要的原因,在于觀眾心態的變化。
這6年里,虛擬主播行業爆炸式發展,觀眾們看到了海量的虛擬主播,甚至衍生出DD文化(誰でも大好き,無論是誰都最喜歡)。廣泛的閱歷,使得核心觀眾人群不再像之前那樣有耐心,如果內容不夠出挑,缺乏新鮮感,往往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。
此外,由于虛擬主播行業的年輕,因此幾乎所有的廠商和個人都屬于探索階段。在探索的過程中,總是會出現差錯。而這一場又一場的差錯,讓觀眾們逐漸有了“心之壁”。
虛擬主播本質是一種角色扮演,需要觀眾和虛擬主播都默契地“入戲”才能運轉。但是“四個絆愛”事件、hololive事件等運營事故的一再出現,讓觀眾想要入戲越來越難。
最終,觀眾們失去了對于角色扮演的耐心,虛擬主播是否遵守那些極具幻想的設定開始變得無關緊要,觀眾的內容喜好也從幻想感漸漸轉變成了日常感。
但絆愛的經歷并不是完全沒有參考價值?;厥滋摂M主播行業6年里出現的一個又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,我們能發現,不論這些主播的人設是不是偶像,他們都為自己的觀眾帶來了偶像養成的體驗。
絆愛的第一次走紅或許來自一場游戲實況,但她讓觀眾第一次觸及心底的感動,是她第一次換新衣服、第一首原創歌曲,第一場線下演唱會……觀眾們是因為親眼目睹了她的成長,才會與她建立真摯的情感。
彩虹社也是如此。從他們的虛擬主播個體來說,他們往往是從live2d開始,因為關注數量的變化,才漸漸解鎖新服裝、3D模型等內容。因此,這些內容會時刻提醒著觀眾他們的成長。同時,因為人數的優勢,他們也常常舉辦各種團體內比賽,這些比賽的成績變化,也能給人帶來角色成長的體驗。
而從他們整個團體來說,每年主播數量的增加帶來的成長感也相當直觀。每到年底,他們聲勢浩大的合唱《Virtual to Live》,那種沖擊都會給人帶來別樣的感動。
國內的A-SOUL同樣是一個例子。他們得以進入人們的視角,最初來源于圈內人集體的反對之聲。但隨著女孩們的堅持和努力,原本排斥她們的觀眾也逐漸被征服。如今他們在國內擁有如此廣大的粉絲群體,也與他們在節目過程中體現出的成長感有緊密的聯系。
由此可見,雖然這個行業到底該叫做“虛擬偶像”還是“虛擬主播”,網絡上仍有不少爭議,但是真正成功的虛擬主播,總是帶著一絲偶像養成的色彩。
虛擬主播不同于真人主播的一點在于,柴米油鹽的真實被盡數拋棄,夢想和品性的真實則得以浮現。技術或許能在最初吸引到一些關注,但真誠、成長和陪伴帶來的體驗,才是虛擬主播的競爭力所在。
這就是絆愛告訴我們的故事。
微信號:18832122682